顯示具有 環保廢料回收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環保廢料回收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Versace重回好時辰



如果時裝就只是一句美不美麗的問題,大概不值得我們每季細看時裝周,再長篇大論品評一番。好看不好看,當然是主觀感受,而喜歡不喜歡,有時也實在難以詳細解釋,說到底就是一句「感覺對不對」。而在剛舉行的2012年春夏高級訂製服時裝周中,在十多個品牌中,感覺最對的應算得上是Versace

最近這一年,可算是Donatella Versace帶領Versace重振聲威的一年。Versace最火紅的時候,應是Donatella的兄長、設計師Gianni Versace在世的時候,可他在1997年被殺身亡後,Donatella臨危授命,接手設計師一職。雖然Donatella並非設計出身,但她接手後的設計也能夠繼承兄長的設計元素,充分展現女性的性感美,可或者缺乏天時地利人和,沒得到多少人對品牌的重視,加上全球經濟影響,日本市場的生意以破產收場,couture系列、副線Versus亦分別在0405年相繼停產。

找準機遇捲土重來
或者時裝設計,和世上任何事情一樣,也是圍繞「timing」一字打轉。時不我與控制不來,可時機到了,就自然做什麼都感覺對了。像2010Versus 重新面世,找來Christopher Kane設計,便是叫好叫座的一記捲土重來。又如去年秋冬一季的Versace×H&M合作系列,據聞是H&M眾多個crossover 系列中最叫好又叫座的一個。雖然H&M之前與Comme des GarconsLanvin等品牌的合作都甚有氣勢,可Versace在由Gianni操刀的上世紀90年代的確盛極一時,事隔多年,始終仍有傳統名牌優勢,比起Comme des GarconsLanvin等有更廣的市場認知度,成功吸引更多人排隊搶購,再加上Versace×H&M的秋冬一季合作,推出了不少皮褸飾物等,也自然引起更多人的購買慾。

收腰貼身金縷玉衣
說回Donatella的設計,無論何年何季,是VersaceVersus、與H&M合作,又或是2004年後曾告絕迹、到今季復活回歸的 couture系列都好,總離不開玲瓏浮凸金髮白種女郎模特兒,穿著一套套突顯女性線條的貼身裙,以女性本錢——身材,顯示自信一面;這難以抗拒的性感誘惑,一向是男性時裝攝影師的最愛。

竟這十多年的設計經驗並非白費,由當初貿然頂上到今時今日,沒人會質疑Donatella的設計技巧,而在couture系列上,更盡顯其收腰貼身剪裁、面料編織等的精細技術功架。今次的模特兒雖轉用了髮色較深的一批(或是為了遷就亞洲市場),可穿上金縷玉衣設計的女模,看起來仍有一貫的拉斯維加斯風範。一列15人在梯級舞台上搔首弄姿,就像世界小姐選舉佳麗一般。也難怪,Versace的設計一直以來是女明星的紅地氈服首選。近年各品牌找來名人明星擔任代言人多的是,當年開創潮流、首個將明星效應融入時裝宣傳,找來明星擔任時裝廣告模特兒的設計師也正是 Donatella

每次看Versace的設計,總叫人想起上世紀90年代的浮華味道;但每個品牌能夠站得住腳,不都是靠着它們十年如一日的獨特風格嗎?這一次,我們見證了Versace如何找準機遇,在一浪接一浪的鋪排下,守得雲開見月明。


雙向回收 美慈善機構立典範


專門回收二手物資,轉賣所得協助弱勢就業的美國非營利機構Goodwill,對於賣不掉的剩餘貨物也積極推動回收,雙向積極回收的模式,樹立了環保愛地球的典範。

Goodwill是美國大型非營利組織,創立於1902年,各地分店負責將社區居民捐贈的二手物品,回收整理後上架販賣,銷售所得用來協助弱勢族群就業,包括身心障礙、認知障礙、低收入家庭、高齡人口、長期失業等民眾,都可以透過這個機構的免費諮詢找到工作機會。

販售物品都是民眾捐贈的二手物品,對於店內賣不掉或賣剩的貨品,波特蘭分支總部則積極推動未售貨品的再度回收,避免添增垃圾量而加重地球負擔。整個資源回收工程等於是雙頭進行,2011年回收超過5600萬磅(約2542萬公斤)的餘貨,創下北美地區Goodwill組織體系的回收排行榜冠軍。

據統計,每年Goodwill收到民眾捐贈物資當中,數量最多的排行榜前3名分別是衣服、家庭用品、書籍。由於收受的衣服、書籍數量極為龐大,各地分店每年賣剩與賣不掉的衣服與書本,相對地也就頗為可觀。

若依物品種類區分,簡稱GICWGoodwill Industries of the Columbia Willamette)的波特蘭Goodwill分支總部,在2011年回收的紡織類餘貨就高達2450萬磅(約1112萬公斤),回收的書本餘貨也有 860萬磅(約390萬公斤)。

深受兒童喜愛的各式絨毛玩具,餘貨回收也高達149000磅(約67600公斤)。玩具餘貨回收145000磅(約65800公斤)。

就連民眾捐贈物資時用來裝東西的塑膠袋、紙盒、紙箱,波特蘭分支總部也全面回收,在2011年也回收達660萬磅(約300萬公斤)。

Goodwill慈善機構發言人易曼紐(Dale Emanuel)指出,波特蘭支部在資源回收方面獲得民眾高度支持,主因在於這個地區的民眾原本就對這方面相當熱中,大家都希望能照顧好地球, 「確保物資可以轉給他人使用,不要製造太多污染與垃圾填埋。」

她指出,2011年總共回收1220萬磅(約553萬公斤)的電器產品,更重要的是,波特蘭支部參與俄勒岡州與華盛頓州的電子產品回收計畫(E-Cycles ),並與州政府簽訂契約,在這些計畫的創立過程當中,Goodwill也都獲邀參加訂定法規的委員會討論。

華盛頓州與俄勒岡州政府的電子產品回收計畫,可以讓一般民眾與商家的廢棄舊電腦、舊電視,免費獲得回收。透過未售餘貨以及塑膠袋、紙箱等各種物資的積極二次回收,易曼紐分析,讓波特蘭支部有更多創造利潤的空間,消費者每花1美元到店裏購物,其中高達0.94美元都是用在協助民眾就業。

她表示,積極進行資源回收,也代表著民眾可以安心捐贈物資給Goodwill,就算物品賣不掉也會有廢物利用的再生機會,如此一來等於幫助整個社區,讓缺乏就業機會的弱勢族群找到工作,「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要善加保護,我們也要幫助代代子孫,不斷向前進步。」


家電回收陷亂局:缺乏政策接手 利益鏈斷裂


“以舊換新”期間,一些沒有舊家電的消費者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去二手家電市場,花個幾十塊錢買臺破電視,然后弄到商場,最高能折現金 400元。同時,大批量的廢舊家電也因此流入了正規的回收渠道。隨著“以舊換新”政策在去年歲末的悄然離場,這其中的隱性利益鏈條也幾近斷裂。兩個月過去,家電回收渠道到底發生了什么?

最佳拍檔 一張名片,一條產業鏈
李女士(化名)在北京利康虹橋舊貨市場租了家門店,主要經營二手電腦回收業務。但她的名片有點奇怪,上面印著“百腦匯旗艦店”的字眼,這是她丈夫工作的地點。這家旗艦店主要銷售全新電腦,也從事“回收”服務,當然,這主要出於對妻子的考慮。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他還拓展了維修業務,回收來的零件在這兒都能重新找到用武之地。

平時,夫妻倆就共用著一張名片。李女士的聯系方式是手寫的,除此之外,名片上的任何信息基本與她無關。她整天守在店內,等著消費者送來“好東西”:二手電腦。

如果成色新的話,可以直接轉賣給有需求的消費者,她就在中間賺取差價。如果成色差就當“廢品”賣,“當然,收的價錢肯定也不一樣了,就當廢品收。”她還透露,可以把這些拉到偏遠的農村地區,“那里總有需要”。事實上,她很少賣真正的廢品,她所說的廢品主要是指拆解:把能用零件積壓起來,以后進行二次利用。 “報廢的東西很多件都能用,比如說芯片。”實在不行,就讓街上的商販用車拉走。

“以舊換新”政策的結束,給他們的生意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在利康虹橋,每天都有用戶把舊家電拉來,換成少量現金,或折現直接拖一臺成色稍好的回去。同時,大批量沒趕上“以舊換新”的廢舊家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入與之類似的二手市場。

回收鏈條 一夜之間回到“解放前”
“以舊換新”期間,利康虹橋曾流行著這樣一筆交易:不少精明的消費者定期前來“掃貨”,花幾十元買下一臺報廢的家電,然后拉到商場去“以舊換新”,往往能折不少錢,二手家電業主也趁機發了一筆橫財。如今,這其中隱含的問題卻逐漸顯現出來:一方面,政策的結束,使原有的家電回收渠道遭遇挑戰,“隱退已久”的二手商販重出江湖;另一方面,在渠道轉向舊貨市場后,家電回收鏈條變得更加復雜化。

原有的“三點一線”式鏈條相對簡單:消費者將舊家電交給指定銷售企業(如家電連鎖賣場),然后銷售企業拖舊給回收企業,回收企業再轉給指定的拆解企業進行環保處理。而現在,無縫對接的生產流水線已出現斷層。“以前回收的舊家電都交付指定企業,但政策結束后,我們就不回收舊家電了。”蘇寧電器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他們以前的工作是,在參與消費者“以舊換新”后,一些廢舊家電就會被拖到物流基地,然后由國家指定的中標企業進行環保處理。

整個鏈條中,“外來企業”根本無法介入,其中包括一些家電市場以及私人商鋪,國家對中標企業的要求非常嚴格。華星環保就是一家中標的拆解企業,曾經參與整個以舊換新的回收鏈條,但政策結束后,它們也跟著回到了“解放前”。其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筆者:“現在無論是個人、還是單位的廢舊家電,我們都回收。不過,再沒有補貼了。”據了解,要是在以前,他們每拆解一件家電,都會獲得國家相應的補貼,數額在5元至15元不等。

場景還原 廢舊家電 改頭換面
對於這些企業來講,政策結束確實帶走了不少回收業務,而作為“第三者”的二手市場,他們卻有不同看法。

“對我們來說,以舊換新結束是一件好事。”一位主營回收空調業務店主告訴筆者。他表示,現在賣場內家電基本恢復了原價,一些在價格上敏感的消費者就會考慮購買二手家電。另外,他們現在已經完全參與到家電回收的鏈條中,未來的生意可能越來越紅火。

然而,新的鏈條到底有多復雜?廢舊家電流入回收店,在加工處理后可能轉賣給新的消費者,或者進行拆解,零件流入維修店、配件市場,甚至一些不知名的小廠商。最無收益的做法則是賣銅、賣鐵、賣塑料。當然,這種處理辦法他們很少嘗試。

場景一:翻新拆零件
離李女士店面不遠,一位店主手里拿著某種小型噴漆設備,正在翻新一臺電視。在她旁邊,還有幾臺舊電視正等待著被“換膚”。她一邊招呼前來詢問的消費者,一邊著手翻新工作。年前,她店里還存放著大批報廢電視,特意為“以舊換新”準備的,但現在,她已經不收了。她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回收能用的然后再轉手出去,因為自政策結束后,她已經不“缺貨”了。

她還告訴筆者,成色稍差的電視會被拆解,零件自己拿來重復利用。“只有對那些不會修電器的人,零件才會沒用,我們自己用得著,我們會修電視。”

場景二:流入小廠商
彩電、空調、洗衣機、冰箱……在利康虹橋的家電大廳內,一水兒各式各樣,各種成色的二手家電。一家空調回收店主告訴筆者,只要是空調,無論報廢他都收,一臺大約在200元上下。他表示,這種家電很多人要,“不光我們自己可以拆零件、賣塑料,而且有些廠商也要。”據了解,一些小型廠商要生產新的空調,有的零件能用得上。當筆者質疑時,他則解釋道:“它們不是原廠,都是個人的小廠商。”

在市場內,筆者也確實發現了一些“小廠商”的新產品。一位回收店主,展示了一款17寸的黑色液晶電視。“絕對是新的,包裝給你隨便拿一個。”筆者仔細檢查了一番,電源線、生產說明書確實樣樣俱全,價格只有600元。

他告訴筆者,這是一些小廠商生產的電視,上面沒有品牌,但照樣有保修期,期限為一年。在店內,還有許多成色較新的液晶電視,他稱這些都是從賓館淘汰下來的,其中一款海信17寸的二手電視價格僅為400元。

同行算賬 老王賣瓜 自賣自夸
“非法的貨我們不要,禁收的不收,比如說井蓋、電纜。”一名正規回收企業的工作人員告訴筆者。他還表示,有安全隱患的也絕對不會流入市場,像微波爐、液化氣罐等。“如果單位明確要求報廢,不允許流入市場,我們就不會流入市場。”他明確地表態,“我們和作坊式的回收店不一樣”。

而按照回收店自己的說法,他們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位店主告訴筆者:“我們和馬路邊上那些小商販可不一樣。”他認為,那些商販對消費者缺乏責任心,收了就收了,換了就換了,出事的時候總找不到人。他告訴筆者,店內的所有貨全部是一個禮拜內包換,一個月內保修,且開的都是實體店,能找到責任人。

作為一家中標企業,華星環保相關工作人員則告訴筆者,自己與他們都不一樣。“首先我們是做環保處理,家電拆解后不會產生污染。”他表示這一點其他企業很難做到。 “外邊的二手貨很難辨識,有時候在不環保的情況下,也可能流入市場。”最後,他還向筆者保證,華星環保處理的廢舊家電絕對不會再流入市場。

以舊換新結束后,家電回收渠道由一端走向了另一端:中標企業失去了政策扶植,失去主流地位;具備資質的正規回收企業又拒絕向消費者提供援手。所以,一些二手回收市場成了消費者處理家電的主要去處。這些私營店主憑借著“自產自銷”的能力,把一批又一批的二手家電加工、拆解,然后轉手向別處。別處是何處?是廠商、維修店、配件市場,抑或直接植入到了新的家電?一時之間還真讓人難以辨別。


台灣會館電子廢料回收


台灣會館聯合民間企業將於310日、11日舉行電器回收活動,歡迎家中有老舊電器產品與周邊材料的民眾參與,地點在羅斯密台灣會館的停車場。

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基金會的副監事長王榮義表示,56%美國家庭存放老舊電腦、電器用品,卻只有低於10%合法地銷毀或回收再利用;另在垃圾掩埋場的70%重金屬及40%的鉛及汞,均來自於違法丟棄的電子廢料。鉛會影響孩童智力、學習困難、行為問題及發育緩慢,它呼籲大家對含鉛廢棄電器的處理需謹慎。

台灣會館將與EWC (eWaste Center, Inc.,)公司合作,回收項目包含電腦螢幕、電視、印表機、桌上電腦、筆記電腦、影印機、掃瞄器、傳真機、印表機墨水匣及碳粉夾、不斷電系統、掌上型電子筆記本、電源供應器、電腦網路設備、主機板、收音機、錄影機、影像播放機、家庭劇院、電話、手機及可移動的電子設備。此外,汽車電池、微波爐及洗烘衣機也可回收。

EWC的代表游維信說,該公司從事電子廢料回收七年,對這次與台灣會館合作相當期待,希望民眾重視環保,將電子廢料正確處理。另他會中提到,去年起回收物品中,有相當比例的老電視,這可能與時下液晶電視盛行有關,而熱門的蘋果(Apple)產品如iPodiP one數量也相當多,相信今年回收品中會有平板電腦。




電腦價錢升 公司緩送舊 經濟不明朗捐舊衣減


往年經濟暢旺,市民捐出物品,包括舊衣、毛公仔及電腦等都特別「豪爽」,團體回收物品數量多寡,可算是反映當年經濟好壞的寒暑表。有團體反映,近月回收舊衣減少一成,歲晚亦少了公司大掃除捐出舊電腦;團體認為市民捐出物品意欲減低,或多或少與受到歐美經濟不明朗因素有關。 採訪:專題組

 香港明愛電腦工場經理劉先生指出,在過往一年,工場接收捐贈電腦數量尚算穩定,輕微上升5%,回收量接近6萬多台,捐助者主要是公司客戶,佔回收率達大約90%。但由公司回收的簇新電腦數量明顯減少。

去年捐電腦6萬台
 他分析指,往年都有不少公司習慣在搬舖搬寫字樓時,順便更新電腦器材,而向工場捐出舊有電腦,但去年可能由於受到歐美經濟不景因素影響,再加上泰國去年中連月水災,刺激電腦成本上漲,部份公司因而暫緩年底更新電腦器材的計劃。他擔心,今年由公司捐出的電腦器材數量,可能會進步一步減少。

他續說,近年回收的機種己有Core2 Duo的機種,而工場在升級修理後,均會廉價售予有需要人士。而該機種亦已裝上Win7及各種應用程式,工場會提供一年的售後服務。在未來一年,工場亦會開拓上門維修服務,讓基層家庭多一個選擇。
另外,長春社去年回收舊衣及毛仔整體回收量,較2010年下跌約11%,即使新春前的回收量亦僅輕微上升,這可能與經濟前景不明朗有關,市民為了不想太浪費及響應環保,因而減少棄置仍然完好可穿的衣服。

乍暖還寒甚少捐贈
長春社項目主任何健敏補充說,過去數月全港的回收量下跌,亦可能與近年氣侯改變因素有關,本港開始四季不分明,又乍暖還寒,部份市民不知何時應整理衣櫃,故拖延捐出舊衣的打算。

長春社根據往年經驗,每年約回收逾30萬公斤衣物(包括毛公仔),農曆新春前夕的回收量達3萬公斤,而市民捐出的衣物普遍簇新,有部份更未剪價錢牌,可以重用,至於破衣就會被循環再造成威士布。





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知慳識儉﹕認清回收迷思 落手源頭減廢


環保團體反對在石鼓洲興建焚化爐,此舉不僅須斥巨資,還嚴重破壞海洋生態,將造成的空氣污染,亦與市民健康息息相關。 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垃圾管理是否只有「處理」一途? 不是掩埋就是焚燒,眼不見為淨?

政府正諮詢公眾,打算未來徵收垃圾費,這等於數年前推行的膠袋收費,市民着緊的,究竟是那一個幾毫,還是子子孫孫的未來? 垃圾處理,市民和政府應怎樣分工? 與其頭痕,不如夾手夾腳從源頭做好減廢,那或許不用被愚昧政策激到出煙。

迷思1﹕真的有五成?
問及數據的真確性,地區之友副環境事務經理區詠芷這樣看﹕「過去十年,回收率的確由約10%變成約50%,但政府在垃圾諮詢文件裏亦承認,回收率高,並非因為市民的分類行為做得好,有做分類的家居或公司,調查說只有百分之二十。」貢獻良多的,反而是執紙皮的婆婆、踩汽水罐的伯伯、慈善團體、清潔工人,拾荒者或回收商。

而事實上,即使有五成回收率,堆填區內仍有很多資源沒有回收,當中包括包裝廢料、塑膠等,未計大量廚餘。政府不同部門一直為市民提供三色桶,香港超過八成屋苑亦有此配備,提創源頭減廢,卻成效不太,是誰的責任?可以怎樣改善?

迷思2﹕三色物品 魂歸堆填區?
很多市民,寧願將垃圾丟進垃圾箱而不是三色桶,沒推動力、嫌麻煩都是原因,但最大藉口,可能源於坊間的傳言﹕根本沒人妥善處理分類物資,撈撈埋埋,反正最後都是送到堆填區,多做一重分類,不是多餘嗎?

區詠芷解答﹕「我可以說給公眾聽,有這類事情發生,但不能歸咎別人。當中有兩點是可以諒解的。第一,回收商一般不會有額外物料去裝回收物,他們用一般的黑色垃圾膠袋裝走,這或許造成誤會。」第二,是三色桶的清潔和分類情况很差,她續說﹕「這與市民大有關係,我們做過的調查亦發現,公眾以為將廢物丟進回收桶責任便完成了,其實有時好心做壞事。舉例說,一杯雪糕吃了一半,丟到塑膠回收桶內,會引來蛇蟲鼠蟻,亦會污染整個回收桶,導致衛生問題。要快速處理,加上回收物品數量少,回收商的確可能整袋丟掉。」

三色桶廢物不能回收 市民有責任
實際情况,是更多市民會將不能回收的廢物隨便丟進三色桶,如鼻涕廁紙,杯麵……對回收商造成極大困擾,加上值錢的物資如廢紙或金屬,一早便被拾荒者取光,三色桶的營運或處理,變得吃力不討好,政府唯有補貼資助予清潔公司或回收商,讓他們繼續營運。區小姐希望市民更有公德心﹕「我們倡議一個名為『乾淨回收』的運動,希望市民盡責任,將可回收物品盡量先清理,而且真的能夠回收的,才放進桶內。」至於回收商究竟有沒有妥善處理回收物品,市民亦有責任監察,可以舉報。

迷思3﹕三色桶三宗罪
做好本分,自然有資格批評政府,區小姐曾到不同城市如台灣和韓國首爾觀察彼方出色的垃圾管理政策,她認為我城的三色桶,有三大問題:

1. 與垃圾桶比例懸殊
地球之友曾就三色桶與垃圾桶比例調查,去信食環署詢問,又落區點算,發現兩者比例極不均等﹕
比例不等造成市民貪方便、少回收的習慣,區小姐分享在南韓的見聞﹕「韓國的街道已沒有獨立的垃圾桶,每一set都是與分類桶一起放置,反而垃圾桶少之又少,但香港是調轉的。」

2. 擺放位置不符人性
停車場暗角、馬路中央、球場 看台後方,三色桶數量已經少,出 現的位置更是讓人摸不着頭腦,區小姐與有心回收的人,一樣憤慨﹕「食環署考慮的,是回收車能否到達,但不是該處會否有人經過,這不是以人的思維去放置的,政策大有問題。」

3. 笨設計
地球之友曾做過調查,發現即使眼前有三色桶,市民亦不期然將可回收的廢物丟進垃圾桶,區小姐分析﹕「回收桶有蓋,但好污糟,會讓市民不想接觸,反而垃圾桶離遠丟都可以。」她再提到南韓的回收桶,「回收桶是圓形的架套着透明膠袋,方便市民使用,反而垃圾桶的設計更迂迴,開口位很小,因要實行垃圾收費,最多讓你丟紙巾,令市民更加善用回收桶。」

回收桶愈透明,放置的地方愈公開,也使人們有循規蹈矩的壓力,為何香港的三色桶會有即食麵?既然無人知道,丟時無人看到,丟後又無人發現,為什麼不?政府真的要認真從人的心理和行為出發,重新反思。

三色桶管理 部門分工亂
三色桶大有問題,區小姐認為,源頭減廢的阻力來自政府部門的割裂﹕「光是說三色桶的管理,已分多個部門,如路邊的屬於食環署,公園及球場的屬於康文署,郊野公園的屬於漁護署……環保署只做政策推廣,每個署都分區招標。這使行政決策分裂,環保署負責諗,卻無得做。各署卻有不同目標,如食環署的,只管清理垃圾,最緊要乾淨,廢物是否資源,不是他們在意的。」這是政策的大盲點。

她亦認為,源頭減廢的火車頭就是垃圾收費﹕「香港人好現實,沒推動力便不做。南韓有七成的回收率,都是因為有垃圾收費。另一邊廂,也要想辦法令垃圾變得值錢。有人收廢紙金屬,但不值錢的廢膠或玻璃樽怎麼辦?」政策如生產者責任制,可能是好方法。

慳位設計
香港人居住空間窄小,市民總覺不夠空間做垃圾分類,區小姐的家不算大,但一樣可行,她需要的,只是一個米袋、一個鈎、兩個背手袋,以及身體力行。

關注香港回收
Bj orn是芬蘭駐港記者,在香港待了十多年,家住長洲,大力反對焚化爐的興建,曾兩度向芬蘭人報道香港的垃圾處理問題,他喜歡香港,但認為「這樣現代的城市,垃圾處理卻遠遠落後於歐洲國家,很大反差」。雖然他曾到過將軍澳堆填區採訪,覺得廢物處理得極有效率,但覺得香港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在長洲,要是家居廢物有1%,我都會覺得驚訝。根本無system,無人做,我自行分類,將鋁罐和膠樽帶給垃圾站的清潔工人,讓他們換錢。」

連外國人都為香港的垃圾問題出力,我們呢?


回收紙餐盒要先去油 再丟「容器類」


多年來紙餐盒回收率偏低,業者表示,除了油膩不利回收,很多民眾把用過的紙餐盒、牛奶盒誤以為是「紙類」,和報紙等廢紙一起回收,「完全搞錯,它是容器類才對!」當然有更多是被當一般垃圾丟棄,環保署的宣導有待加強。

台北市盒餐食品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王派清指出,沾染飯菜油膩的紙餐盒,清洗的時候會吸水、變軟,消費者通常懶得處理,就直接當成垃圾丟掉。

紙包裝食品推廣協會指出,鋁箔包、利樂包、牛奶盒和紙餐盒都歸類在「容器類」,但它們摸起來是紙的材質,民眾總以為它們應該被分在紙類,結果造成末端再利用的困擾。此外,垃圾清除者若在紙類發現這些紙容器,通常當成一般垃圾丟棄,導致回收率長期偏低。

紙包裝協會說,公共場所的資源垃圾回收桶有「紙類」這一項,但民眾搞不懂不該把紙餐盒或壓扁的鋁箔包丟進紙類回收桶,顯見政府的宣導有待加強。

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賴瑩瑩表示,紙餐盒、鋁箔包所用紙張的纖維是原生長纖,品質良好,可再利用製造水泥袋等用途;而紙餐盒表面有一層PE淋膜,回收後必須分離淋膜才能再利用,鋁箔包則得再去掉約百分之五的鋁箔才能用。

賴瑩瑩表示,民眾只要把去油的紙餐盒收集好,交給各縣市清潔隊的資源回收車,均可回收,未來也會強化回收宣導。

民眾對資源回收的問題,可打環保署「資源回收專線」0800-085-717洽詢。




舊衣回收 一市兩制


舊衣回收,一市兩制!原台中市要求舊衣回收箱需回歸公寓大廈自行管理,但原台中縣至今處處仍可見舊衣回收箱,而且各區清潔隊幾乎全是「不告不理」,讓民眾直呼「太離譜!」

民眾指出,台中縣市合併一年多,但資源回收管理辦法似乎「各行其是」,在原台中市幾乎看不到舊衣回收箱或餿水桶;但在台中縣轄,許多路邊都設有舊衣回收箱,不僅款式、顏色不同,密集度也不一,有的路段走一百公尺就有一處舊衣回收箱,多數集中在路口的電線桿旁。

慈善團體設置的舊衣回收箱,上面不僅附有聯絡電話,也詳細註明回收項目,例如棉被及枕頭不收,骯髒不堪使用的衣物也拒收;部分資源回收中心設置的舊衣回收箱上,還註明清潔隊申訴電話。

但更多的舊衣回收箱,上面僅有「舊衣回收」幾個大字,民眾根本不知回收的是哪個單位及回收後的流向及用途。

業者隨手棄置 衍生公害
清水區橋頭里日前即發生舊衣回收業者,將不想回收的舊衣、棉被等隨手丟在溝邊或路旁,衍生環境衛生問題。橋頭里長劉國川多次向清潔隊反映,結果,清潔隊「檢舉一處,才處理一處」,讓劉國川氣得破口大罵。

台中市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人員表示,除環保局清潔隊回收舊衣及餿水外,一般的舊衣回收箱或餿水桶,僅可設在公寓大廈內部,不可隨意放置路邊。

但區公所人員坦言,早期台中縣並未禁止業者設置舊衣回收箱,現有的舊衣回收箱幾乎都是未經申請就設置,根本違法;但除非影響交通或髒亂遭民眾檢舉,否則清潔隊很少主動清除,除了舊衣回收箱,餿水桶也是類似情形。



北京市打造拆解回收舊家電產業鏈


近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綠色北京發展建設規劃》,明確提出將打造北京本地的“城市礦產”,通過示范基地建設,進而破解廢舊電子產品再利用以及城市資源緊張的雙重難題。

據悉,未來北京將圍繞廢棄塑料、報廢汽車、廢舊電子產品和廢舊鋼鐵等重點固體廢棄物,通過幾家再生資源利用龍頭企業為主體,成立北京市再生資源綠色產業聯盟。此外,北京將探索利用物聯網技術,搭建回收與處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管理機制。預計到2015年,示范基地可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量將達850萬噸。




苗栗資源回收宣傳車 趴趴走宣傳環保

苗栗縣環保局打造資源回收宣導車,造價100萬元,用途多功能,加上彩繪車身吸睛,已有外縣市準備跟進,宣導車具有廣播功能,前、後有跑馬燈,配備52吋液晶螢幕的「資源回收電影院」,另設有以物易物交換平台,提供二手物資交換。

「資源回收宣導遊戲區」有12種常見的回收物及說明,透過遊戲教學認識回收物及回收方法;「資源回收物兌換宣導品區」提供紀念品兌換服務,環保局製作的環保小尖兵公仔造型可愛,也帶動宣導車的人氣。

環保局秘書潘志明說,宣導車可以到處趴趴走,歡迎鄉鎮村里社區或學校單位辦活動時,可以申請到場宣導,環保局廢管科洽詢電話:(037277007312